征信可以修复?官方发声! 全球聚看点
(资料图片)
2月7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了解到,近日网上流传的“征信修复”等类似信息不可信,在相关法规、文件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征信不存在修复,任何打着“征信修复”的名义进行的商业活动都是骗局。
近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到,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复的权利,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业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信息机构进行信用信息修复。
但是网上一些文章将该《办法》误读为“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这是错误的。据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介绍,该《办法》适用的是“信用信息”,针对的是企业的行政处罚修复,与个人征信没有关系。社会公众熟知的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一项服务。个人信用报告记录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是人们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报告主要用于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审批。如果记录良好,帮助个人迅速获得贷款;如果记录不好,不利于获得贷款。同时,个体创业者向合作伙伴出示个人信用报告,就像多了一张“信用名片”。信用报告的重要性,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近年来,有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骗取高额手续费及个人信息,甚至发展成“黑色产业链”。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征信没有‘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之说。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真实无误的信用记录。”
如果信用报告出现错误或遗漏,应该如何处理呢?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公民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向征信机构或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是唯一的处理信用报告错误、遗漏信息的途径,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果个人有了不良征信记录,应该如何处理呢?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也就是说,如果发生逾期,自还清逾期欠款开始计算,满5年会自动删除逾期记录。
同时,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在沈阳分行指导下,深入开展了“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对全市18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内包含“征信”字样的关注企业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对涉嫌从事“征信修复”工作的3户企业进行现场走访调查,严肃查处违法开展“征信修复”的机构和人员。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将持续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严厉整治辖内“征信修复”乱象,保护信息主体合法征信权益。
见习记者 | 郑鑫
责任编辑│佳泽
©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标签: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