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资讯】马王堆汉墓中挖出的木俑千年不腐,汉代木雕水平到底有多高?

来源:子闲魏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3 18:07:3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资料图)

引语

汉代是古代中国的一座高峰,当时国家各方面发展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政治上 ,汉代奠定了后世诸多政治制度的雏形; 军事上 ,汉武帝开疆拓土,以纵横捭阖的气魄极大拓宽了帝国的疆域面积; 经济上 ,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文化上 ,奠定了汉民族文化基础,儒学成为后世几千年的统治思想; 手工业方面 ,汉代的纺织、制陶、造纸等技术都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较之陶、石、金等材料,木材更难长久保存,但汉代的木雕技术之高仍然出乎考古人员意料之外。 本文将结合已发现的考古资料,对汉代的木雕技艺,及其中反映出的汉代社会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奴婢俑

一、汉代木雕是干什么用的?

汉代的木雕主要以墓葬中木俑的形式被考古人员发现。俑是古代殡葬的人形,与禽畜同列,目的是服务亡人。

木俑大致出现在东周,当时的技艺水平较低,木俑形态粗糙,只有大致轮廓。 到秦汉时期,木雕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这可以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出土的精美木俑身上得到佐证。 木俑随葬的制度据专家考证发源于旧楚地,随后拓展至其他地区。这也解释了为何西汉初年的木俑,主要分布在旧楚地。

江苏地区出土汉代木雕

1971年冬天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突然接到电话,对方声称是366医院,在马王堆那里挖防空洞时发现了“鬼火”。此时正值社会运动如火如荼的时期,院里专家不多,但博物馆工作人员仍在第二天就来到了马王堆的防空洞。

就这样,马王堆汉墓开始暴露在世人面前,随后这里陆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品类丰富,有漆器、丝织品、木俑、陶器等,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 木俑因为其材质的特殊,能够保存至今的则尤为珍贵。我们从这些出土的木俑身上,可以一窥汉代的木雕技艺水平。

辛追夫人

木材相比陶,更容易腐烂,保存时间较短。但汉代的木雕至今已有两千年之久,很多木雕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形态,甚至细节也都清晰可见。 汉代匠人用了什么技术,这些木雕是如何留存至今的?

在已出土的汉墓中,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墓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密集地分布在开阔的黄土台地上。 当地土质干燥、降水稀少,这是木雕能够保存下来的首要条件。 其次,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属于河湟地区,这里人烟稀少,远离政治斗争中心,西汉末年内地战乱对这里的影响较小,墓群才得以在兵燹中留存下来。

木雕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木材,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属性。木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木雕的外观,还限制了木雕的制造工艺。雕刻家们常利用材料的特性来表达一定的理念。 《考工记》 中记载: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汉代的木雕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木材,这是木匠们就地取材的结果。 青海地区的木雕以杨木和柳木为主,武威地区则多为质地较松软的松木,绵阳双包山汉墓则选择了樟木。

二、汉代木雕是如何分布的?

研究者们通过对汉代出土的木雕进行总结归纳,将木雕的分布格局分为三大区域,即湘鄂皖苏地区、巴蜀地区、河西与河湟地区。 西汉初年的木雕多集中在荆楚地区及东边的长江流域,这个范围与旧楚地有很高的重合性。巴蜀地区出土的木雕也大多属于西汉时期,而河西和河湟地区出土的木雕遗存则多属于西汉末到东汉时期。这与汉朝对西域的治理开发有密切关系。

湘鄂皖苏地区 ,即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统治范围,也是后来楚文化的核心圈。楚地植被茂盛、地形丰富多样,开发程度相比中原地区低,因此野外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植物,这给楚文化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楚人信奉神灵, 《汉书》 记载楚人:

“信巫鬼,重淫祀。”

楚人认为木俑是人在下世的代表,能使人与鬼神相沟通。 木俑作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可以在人死去之后替代活着的奴仆服侍自己,这是木俑制作的思想来源。而南方广袤的森林则为木俑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湘鄂皖苏地区发展木工艺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刘邦是江苏沛县人,以他为核心的开国元勋也大多是楚人。这使得刘汉王朝从骨子里就继承了楚文化的很多特点,并在几百年的统治过程中与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相互融合。

巴蜀地区 出土的木雕数量比其他两个区域少,但这些木雕造型精美,做工优良,有很多都是汉代木雕中的精品。汉代巴蜀地区的手工业十分发达,生产的产品驰名全国。朝廷在这里设立管理手工精制工官,为皇室提供高级工艺品。仅蜀地就有两个著名的工官—— 蜀郡工官和广汉郡工官。 这些机构的产品制作水平极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巴蜀地区出土有木雕的汉墓有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号墓和二号墓、成都凤凰山汉墓、成都老官山汉墓。这些汉墓都属于西汉时期,有人物和动物两大类型。 这些汉墓中出土的木雕多为精品,能够反映出当时巴蜀地区较高的手工业水平。

河湟地区 是黄河与湟水冲积而成的两个谷地的统称,包括甘肃、青海部分地区。汉武帝时期,朝廷在这里设立郡县,开始经营青海。河湟地区位于青海东北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农牧业发展。

河西地区一般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文中西汉时期的河西地区,位于今甘肃省的中西部。汉武帝时期,朝廷经过几次大战,大败匈奴,收复河西。从此在河西地区设立郡县,从内地迁徙人口至此。

河湟与河西地区在汉王朝的经营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原地区的丧葬习俗也传播到这里。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汉墓中也发现了木雕,其中以武威汉墓出土的木雕最有代表性。 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出土的木雕数量多、保存完好,题材丰富,堪称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木雕艺术的代表。

三、汉代木雕具有哪些特点?

汉代木雕相比陶俑,不管是在留存数量上,还是在完整性上,都较为逊色。 但汉代出土的木雕仍然表现出了极高的手工技艺水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形体精细化。 在形体特征上,汉代木雕较先秦时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体语言更为丰富、雕刻技法更成熟。许多汉代人物木雕表现出优美的身形姿态、灵动的轮廓曲线、丰富的细节。当然,并非所有的木雕形体特征都完全相同。不同地区出土的木雕在形体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墓葬等级和木俑在墓葬中的身份地位也会造成木雕在形体特征上的区别。

内容世俗化。 汉代木雕的题材内容极大扩展,并且显现出了世俗化的趋势。先秦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镇墓兽、羽人、飞鸟、神鬼等形象,在汉墓中已很难看到。汉代木雕多以人物、动物为原型,关注点从神鬼转向现实,描绘的也是日常生活情景。人物如兵俑、舞俑、驾车俑,动物则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这与世界文学艺术从关注神发展到关注人的趋势是一致的。

尺寸微型化。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巨大的体量、雄伟的气势、栩栩如生的造型和高超的技艺水平震撼了世界。然而,如此巨大的俑群在中国古代的墓葬俑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孤例。事实上,不仅先秦时期的墓俑尺寸微小,秦之后的汉俑体型也很小,与真人尺寸都有很大的差距。从出土实物来看,汉代人物木雕也呈现出微型化的特点,高度基本都在1米之内,最小的仅高几厘米。不仅是人物,动物长度和高度也不超过1米,只有马比较大,有的在1m左右。

表现手法类型化。 汉代木雕与陶俑类似,技艺已比较成熟,因此同一类型的木雕在大小和外观上都大同小异。因此,考古人员对木雕的类型进行梳理,就可以归纳出同一类型木雕的普遍特点。

“神优于形”的设计观念。 形与神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史记》 中就对形与神有过论述: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汉代木雕中明显地呈现出一个特征——重神韵、轻形似。现已出土的木雕有很多都对造型进行极致简化,从极简的造型中体现出鲜明的意象,其中以武威汉墓出土的小型动物木雕最具代表性。工匠完全贴合木材本身,用寥寥几刀就塑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四、汉代木雕反映出哪些社会文化现象?

汉代的木雕品多作为陪葬品出现,是汉代人丧葬观念的产物。木雕的数量和精美程度能直接反映出陪葬品规模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反映出时人对丧葬的重视程度。汉代木雕达到这样的数量和精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两汉盛行厚葬之风,背后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生死观念。 两汉时期,社会上充斥着羽化成仙的信仰和各种神秘主义传说,这也是东汉末年张角创办太平道的思想基础。人们普遍相信父母及祖先的亡灵能庇护或惩罚后代子孙,因此特别注重对于亡者的埋葬与祭祀。东汉王充说:

“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

整个国家都认为,对于死去亲人的厚葬不光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同时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收益。这就牵涉到了木雕反映出的另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孝悌文化。

汉代“以孝治国”的理念。 有汉一代,除汉初外,整个国家都信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伦理观念就是“孝”。刘邦最早提倡尊父倡孝,其后子孙们承顺祖制,通过国家力量大力推行孝治,包括以孝入谥、优待孝子、诵读《孝经》等方式。汉武帝更是将各位先祖提倡过的孝治措施统统予以继承和发展。所谓 “在家为孝子,出仕为忠臣 ”,朝廷选拔人才也多出自孝悌之家。

汉代“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 如果说厚葬现象的深层心理因素是“孝”,那么这种现象的现实动机就是汉代实行的“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人们为了搏得“孝悌”的美名,争相表现对亲人的孝顺。而诸多表现方式中最有效的就是为逝者举办风光的葬礼,相伴随的,是丰富的随葬品。

结语

放眼整个中国的木雕刻史,汉代的木雕发展水平无疑是第一座高峰。既承接先秦时期艺术文化特点,又对后世手工艺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考古出土的木俑进行研究,我们了解了汉代木雕的特点、分布特征、材质、工艺水平等, 从而得以一窥汉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除此之外,汉代木雕作为一种工艺品,不仅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还折射出汉代的许多社会观念 ,如孝悌之道、厚葬观念、楚文化遗存等, 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为何实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解释 。

参考文献

《论衡校注》 《汉书》 《史记》

标签: 河西地区 先秦时期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